大部分人不喜欢吃药。
人们常常担心药物会伤害自己的身体,伤害心,伤害肝,伤害胃,伤害肾,伤害肌肉,伤害记忆……
医生会安慰你说,伤害你的不是药物,是高血糖、高血压和高血脂,所以你要乖乖吃药。
今天的药,有十种之多。把手里的一大袋药物提回去,你得像吃零食一样,在一个月内它们吃掉。
你想问问医生,吃的药太多了,能不能减少一点。
还有,这么多药,会不会相互影响?
多药联用,不良反应风险增加
的确,你的药,用对了是帮忙,用错了是添乱。
中国五分之二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,以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脑卒中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。
中国老年人平均每人患有6种疾病,服用9种药物,多的可达36种。
中国的老年患者,一半服用3种药物,四分之一服用4~6种药物。
美国的老年患者,并没有更好,他们平均用药10种。
中国糖尿病患者,大约三分之一伴有高血压,三分之一同时存在高血糖、高血压或血脂异常。
糖尿病患者与老年人一样,常常服用多种药物。
多药合用,可能发生疗效相加、协同或拮抗,以及不良反应增加。
并且,用药品种越多,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。
一项瑞典调查显示,服用5种药物时,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%,服用11~15种药物时,不良反应增加到24%,约四分之一患者都有不良反应。
随着年龄增加,功能减退,调节能力降低,代谢速度减慢,对药物敏感性和耐受性变化,转运蛋白变化,药物在身体内的分布和排泄改变,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风险都增加。
去强化治疗,减少不良反应
疾病已经是一种负担,治疗是另一副重担。
2009年,有学者提出“最小破坏性医疗”的观点,指出需要尽量减少治疗带给患者的负担和伤害。
2019年的欧洲糖尿病学会年会,提出“去强化治疗”、尽量精简患者治疗方案的建议。
领导了中国《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》编写的李光伟教授,在2019年北京第七届糖尿病共同照护论坛上提出,临床工作者需要思考:围绕老年人的健康管理,应该把指标控制成怎样?
过于积极的治疗,会不会愿望很好,但结果不那么漂亮?
面对患者的时候,我们有必要慢下来,思考一下,他需要解决的到底是疾病问题,还是生活质量问题。
在用药上,医生需注意
剂量个体化,小剂量开始,逐渐达到个体最佳剂量。
少而精,尽量减少用药数量,优先选择相互作用少的药物。
注意药物的时间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,选择最佳服药时间,延长联合用药时间间隔。
告诉患者需要注意和观察的不良反应。
患者及家属需注意
按时随访,知晓自己健康状况,了解可能的不良反应,及时就诊。
老年人记忆力减退,容易漏服、多服、误服,需要家属协助。
避免自我治疗,避免自己联合用药,包括处方药、非处方药、中草药、保健品、偏方、秘方等。
药物相互作用潜在危害及处置
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: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竞争受体结合,神经递质的释放、灭活和再摄取,不良反应的相加等。
氯吡格雷的代谢产物能够显著抑制瑞格列奈的代谢,让瑞格列奈血药浓度升高4~5倍,显著增加严重低血糖风险。
沙格列汀与酮康唑、克拉霉素、伊曲康唑、奈非那韦等合用时,血浆浓度显著升高,增加低血糖风险。
硝苯地平、非洛地平、氨氯地平等,主要经肝脏CYP3A4代谢,伊曲康唑、氟康唑、克拉霉素等,能够显著减慢他们的代谢,增强降压效果,可能导致严重低血压。
卡托普利、贝那普利、福辛普利、厄贝沙坦、缬沙坦、氯沙坦、替米沙坦等,与保钾利尿药合用可导致血钾升高。
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,与其他负性肌力或负性频率的药物,如维拉帕米合用能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房室传导阻滞风险。
辛伐他汀、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为脂溶性他汀类药物,与伊曲康唑、酮康唑、泊沙康唑、伏立康唑、克拉霉素、红霉素、泰利霉素合用,代谢显著减慢,横纹肌溶解风险增加。
辛伐他汀合用胺碘酮或氨氯地平时,剂量会需要减少,合用维拉帕米、地尔硫卓时,剂量会需要进一步减少。
奥美拉唑、艾司奥美拉唑可以让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降低,但兰索拉唑、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则不会。
显著抑制CYP2C9活性的药物(见下面附表)都可能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活性,导致出血或血栓风险。另外,少数中成药或食物/果汁与华法林存在相互作用,增强或减弱其抗凝作用。
葡萄柚汁含有呋喃香豆素成分,应避免或谨慎与非洛地平、阿托伐他汀、胺碘酮、口服布地奈德、丁螺环酮、环孢素、阿利吉仑合用。
本文将《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》中药物相互作用潜在危害及处置的12张表格简要整理如下,可以用于核对比较:
同时附上常见酶抑制剂/诱导剂及P-gp抑制剂药物名称,用于收藏:
其他更多内容,可查看发表在2018年9月《中国糖尿病杂志》上的《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》。
共享决策,是第七届糖尿病共同照护论坛的一个重要主题,让我们医患共同努力,安全用药。
安凌王 医学博士
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副院长
北京糖代谢研究会常务理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