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中,总有糖尿病患者问及自己血糖高不高?是不是一定要降到正常范围内?
我们先来看一下血糖的正常值:
空腹全血血糖:3.9~6.1mmol/L
餐后1小时:6.7-9.4mmol/L
餐后2小时:≤7.8mmol/L。
但是血糖值并不是一味不变的,那是不是所有情况下,都要按照正常的标准呢?
实际上,在某些情况下血糖的标准还是要适当放宽一下的。
年龄小
年龄50岁左右及以下的患者:要严格按照现有的血糖标准,尽量缩小血糖波动值。由于比较年轻,一定要把血糖值稳定到正常范围内,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%以下。
并发症
出现并发症的患者:在这种情况下,治疗的侧重点应该放到合并症上,由于合并症的病情较严重,营养和其他方面跟不上,要以稳定合并症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主要,可以适当把空腹放宽到7点以内,餐后9点以内。待合并症稳定后,再进一步控制血糖。
1. 老年人基础代谢低,活动量及热量消耗相对减少,应嘱其适当控制饮食量,摄入低血糖指数的食物;尤其对于肥胖患者,更应限制热量摄入,逐渐减轻体重,以改善胰岛素抵抗;
2. 老年人消化及吸收功能较差差,选择食物应清淡易消化,但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,忌食肥肉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,多食粗粮杂粮、豆类及新鲜蔬菜,增加纤维素摄入;
3.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(如肾病、冠心病、高血压等),须同时兼顾其他疾病的饮食要求;
4. 应用降糖药物者,饮食要适应于药物治疗,尤其是胰岛素治疗的患者,饮食更应注意定时定量,以免引起血糖忽高忽低。
时间长
患病时间长年龄较大的患者:尤其是一些8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人,由于病程长,身体体力跟不上,并且已经出现了,心、脑等方面的损伤,可适当放宽到,空腹7点以内,餐后12点以内就可以了。
正常的血糖值标准是相对于年龄较轻,无并发症或者并发症相对较轻的患者。对于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和年龄较大的患者。所以糖尿病遇到这两种情况血糖标准要适当放宽。
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防治低血糖
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调节能力较差,β细胞应答能力减退,部分患者神经病变使得感觉神经反应迟钝,容易发生“无症状性低血糖”。
低血糖可以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,严重低血糖可以危及患者生命。因此,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比年轻人尤其要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。